(福原织针株式会社) 织针开发史

1948年 着手针织圆机用织针的生产制作。
1975年 全品种由线针变更为板针。
1984年 开始复合针的开发。
1986年 对针踵棱角采用倒棱工艺。
1988年 针舌缓冲座的研发。
1990年8月 对针舌激光铆钉开始采用激光焊接工艺。
1996年 开发防止针钩拉长对策织针。
1998年 导入新型淬火技术。
2000年1月 开发针踵4面冲压织针。
2001年 开始生产移圈机用织针。
2001年12月 重新调整织针尺寸精度。
2002年 开发单面织机用超细隔距(46G)织针。
2004年 研发针钩强化型织针。
2005年11月 开发节能针。
2007年11月 开发强化添纱性能织针(异形针钩)。 开发强化添纱性能织针
2008年1月 开发单面机用超细隔距(60G)织针。 超细隔距(60G)织针
2009年 开发双面机用超细隔距(50G)织针。 超细隔距
2010年 导入应用新型针舌。
2011年 针钩先端采用冲压工艺织针的开发。 冲压工艺织针

织针的故障与原因

 

针舌缺损

针舌缺损 针舌缺损
原 因 超速、密度不适、与导纱器接触、生锈、磨损等。
   

针舌磨损

针舌磨损 针舌磨损
原 因 纱质低劣、供油补足、供纱张力过强、与导纱器接触等。
   

针舌铆钉的磨损、破损

针舌铆钉的磨损、破损 针舌铆钉的磨损、破损
原 因 纱质低劣、注油不足、供纱张力过强、与导纱器接触等。
   

针钩断落

针钩断落
原 因 超速运转造成的冲击、供纱张力过强、或由于飞花•绵絮打结儿部位编入造成超负荷导至的损断。
   

针钩磨损

针钩磨损 针钩磨损
原 因 低质纱的使用、注油量不足、供纱强度过强、与导纱器接触。
   

舌槽堵塞

舌槽堵塞 舌槽堵塞
原 因 低劣纱的使用、吹风不良、含蜡过多、保养不够等。
   

针踵磨损

针踵磨损 针踵磨损
原 因 注油不足、三角键表面粗糙研磨不够、给纱张力过强、使用纱质低劣、保养不够等。
   

针踵断损

针踵断损 针踵断损
原 因 注油不足、三角表面粗糙研磨不够、供纱张力过强、使用低质纱、保养不良等。
   

针颊破损

针颊破损
原 因 舌座不良
   

针舌弯曲

针舌弯曲
原 因 操作失误、与导纱器接触。
   

刮布起毛

刮布起毛
原 因 舌槽上端过于锐利、或对槽内滞留物的清涤不够。
   

针钩伸展

针钩伸展 针钩伸展
原 因 飞花尘棉•疙瘩的编入、使用的纱支不合适、使用织针的针钩内径过小、针钩强度不够等。
   

鹅颈状弯曲

原 因 卷取张力过强。
   

油经油纬

原 因 注油量过多、或织针歪斜
   

针路

原 因 进纱的滑动不良、针某部位尺寸不均、弯曲•歪斜•磨损、飞花尘棉等的滞留。
   

沉降片磨损

沉降片磨损
原 因 用纱品质低劣、给纱张力过强。

由天然纤维产生的磨损

1.织针表面的磨损
使用的纱线如果含有研磨性粒子,织针表面就会出现消磨状磨损。
  使用前的照片 使用气流式精纺纱编织后的织针
Fig.1 使用前的照片×35               Fig.2 使用气流式精纺(open-ended)纱编织后的织针×35
   
2.针钩•针舌的磨损
  附着•积蓄在针匙部位的研磨性粒子,当针舌闭合时双方的接触将产生磨损。
  针钩•针舌的磨损
图示1针钩•针舌的磨损
  使用前的针钩 出现磨损的针钩
Fig.3 使用前的针钩×75                 Fig.4 出现磨损的针钩×75
使用前针匙 出现磨损的针匙
Fig.5 使用前针匙 ×75                 Fig.6 出现磨损的针匙
   
3.针舌中间部•舌槽的磨损
  舌干部位附着的研磨性粒子进入舌槽内积蓄,随着针舌的开合动作在舌干部位以及舌槽内产生磨损。
  舌干部位•舌槽内的磨损
图2 舌干部位•舌槽内的磨损
使用前的舌干部•舌槽 出现磨损的舌干•舌槽
Fig.7 使用前的舌干部•舌槽 ×35         Fig.8 出现磨损的舌干•舌槽 ×35
磨损部位的放大
Fig.9 磨损部位的放大
   
4.针舌根部孔•铆钉的磨损
  舌槽内研磨性粒子的进入,在针舌回转轴近处产生磨损。
  针舌根部孔•铆钉的磨损
图示3 针舌根部孔•铆钉的磨损
使用前的舌根孔•铆钉部位 出现磨损的舌根孔•铆钉部位
Fig.10 使用前的舌根孔•铆钉部位 ×75     Fig.11 出现磨损的舌根孔•铆钉部位 ×75
使用前的舌根孔•铆钉部位的放大 磨损的舌根孔•铆钉放大
Fig.12 使用前的舌根孔•铆钉部位的放大 ×150 Fig.13 磨损的舌根孔•铆钉放大 ×150
   
5.针舌背部•舌座的磨损
  舌座部附着•积蓄的研磨性粒子,当针舌张开时接触的双方产生磨损。
  舌背部•舌座的磨损
图示4 舌背部•舌座的磨损
使用前的针舌背部 磨损的针舌背部
Fig.14 使用前的针舌背部 ×50           Fig.15 磨损的针舌背部 ×50
使用前的舌座 磨损的舌座
Fig.16 使用前的舌座 ×50              Fig.17 磨损的舌座 ×50
   
6.天然纤维当中含有的研磨性粒子
  气流式精纺(open-ended)纱等天然纤维中多见有研磨性粒子附着。使用这种纱线,织针的各部位往往容易产生磨损。
  气流式精纺纱的表面 左侧照片的放大
Fig.18 气流式精纺纱的表面 ×150          Fig.19 左侧照片的放大 ×500
  附着物的数据分析
【资料1.附着物的数据分析】
  分析的结果:附着在Fig.18,19纱线上的物质是SiO2(二氧化硅)。 由此,经过分析我们认为:附着在天然纤维上的诸如此类高磨损性不纯物质往往是在收获棉花时混进来的。